1.1、接觸氧化原理
接觸氧化技術是一種好氧生物膜法工藝。接觸氧化池內(nèi)設有填料,部分微生物以生物膜的形式固著生長于填料表面,部分則是絮狀懸浮生長于水中。因此它兼有活性污泥法與生物濾池二者的特點。
大量實驗證明,組合填料的比表面積大,掛膜速度快,對空氣有切割作用,能提高曝氣器的氧轉移效率,對于接觸氧化工藝來講,是最為理想的填料。本工程選用立體組合填料。
接觸氧化工藝中微生物所需的氧通常通過機械曝氣供給。生物膜生長至一定厚度后,近填料壁的微生物將由于缺氧而進行厭氧代謝,產(chǎn)生的氣體及曝氣形成的沖刷作用會造成生物膜的脫落,并促進新生膜的生長,形成生物膜的新陳代謝。
1.2、接觸氧化的特點
★由于填料的比表面積大,池內(nèi)的充氧條件良好,生物接觸氧化池內(nèi)單位容積的生物固體量都高于活性污泥法曝氣池及生物濾池,因此生物接觸氧化池具有較高的容積負荷;
★由于相當一部分微生物固著在填料表面,不存在污泥膨脹問題,運行管理簡便;
★由于生物接觸氧化池內(nèi)生物固體量多,水流屬完全混合型,因此生物接觸氧化池對水質水量的驟變有較強的適應能力;
★由于生物接觸氧化池內(nèi)生物固體量多,當有機容積負荷較高時,其F/M比(污泥負荷率)可以保持在一定水平,因此污泥產(chǎn)量可相當于或低于活性污泥法。
1.3、接觸氧化池的管理要點
污水處理站對好氧處理設施的運行管理中,可通過對系統(tǒng)中“泥、水、氣”的調節(jié),通過排泥和回流維持系統(tǒng)中合適的微生物數(shù)量;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,通過人工曝氣控制曝氣池中合適的溶解氧、使廢水均衡地進入系統(tǒng)并具有合適的營養(yǎng)比例,使系統(tǒng)長期穩(wěn)定地達標運行。
(1)氣——維持曝氣池合適的溶解氧
★供氧的目的
污水進入天然水體,通過物理的、化學的、生物的作用逐漸得到凈化。在凈化初期,由于生物在氧化分解有機物時耗氧作用,水體中溶氧水平不斷下降。但水中的藻類可利用有機物分解后生成的N、P等無機鹽進行光合作用,放出氧氣;加上水面的復氧作用,使水體溶氧水平逐漸恢復。若有機物污染負荷過高,耗氧過多,微生物分解有機物的耗氧作用會使水體溶氧降到零,這時自凈作用即行中斷。故水體的自凈作用是受水體溶氧水平制約的。
★廢水生物處理就是根據(jù)水體自凈作用的原理,在曝氣池中設置供氧設施,以保證處理裝置的活性污泥中,比天然水體中多出成千上萬倍的微生物,能在好氧條件下將污水中的有機物氧化、分解、轉化成無機物,從而達到穩(wěn)定、提高凈化作用的速率。
★就好氧微生物而言,環(huán)境溶氧水平大于0.3mg/L時,就可以滿足其正常代謝活動?;钚晕勰嘁孕躞w存在于曝氣池中,當周圍的懸浮物溶氧為2.0mg/L時,絮體中心的溶氧則降至0.1mg/L,處于微氧和缺氧狀況。因此,溶氧過低必然會影響曝氣池進水端或絮體內(nèi)部細菌的代謝速率。然而溶氧過高,除了能耗增加外,強烈的空氣攪拌還會使絮體打碎,容易使污泥老化。一般認為,BOD在200~300左右,MLSS在2~3/g/L的條件下,曝氣中溶氧控制在2.0mg/L左右較為適宜(隨著濃度增高溶氧控制3.0mg/L左右)基本上可滿足污泥中絕大多數(shù)好氧微生物對溶氧的需要。
★生物處理系統(tǒng)中溶氧的調節(jié)
在本污水處理站中,可通過調節(jié)進氣量的大小來控制溶氧的高低。通過調節(jié)鼓風機出氣管道上的旁通管道閥門,控制接觸氧化池內(nèi)的氣量大小,從而達到調節(jié)溶氧高低的目的。
★接觸氧化池溶解氧長期偏低的原因有兩種,其一為污泥負荷過高,大量的有機物在既定時間內(nèi)得不到降解;這時需要增大曝氣池中活性污泥的濃度。其二是供氧設備功率過小或效率過低,應設法改善。
★接觸氧化池溶解氧長期偏高,一般是系統(tǒng)低負荷運轉,出水水質好,溶解氧過剩。也可能是系統(tǒng)受到有毒物質的沖擊,污泥活性受到影響,對氧的需要量減少,出水水質差;可以通過超排(減短有毒物質在系統(tǒng)中的停留時間)或減少進水量分析事故原,進行控制。
(2)水——保持勻質勻量地進水及合適的營養(yǎng)
★工業(yè)生產(chǎn)中排放多少廢水,受納系統(tǒng)處理多少廢水,可在一定程度予以調節(jié)。設置調節(jié)池,使COD含量很高的廢水稀釋后更均衡地進入處理系統(tǒng),從而避免沖擊負荷對后續(xù)構筑物的影響。
★廢水處理的營養(yǎng)問題
人類的生存離不開食物,生化處理系統(tǒng)中的微生物和人一樣具有生命特征同樣需要營養(yǎng),在處理城市生活污水時,水中營養(yǎng)成分全面而且均衡,因此對污泥微生物不存在任何問題。在處理工業(yè)廢水時,工廠廢水成分可能會比較單純,本工程處理的廢水中,營養(yǎng)比例基本合理,由于車間生產(chǎn)廢水變化比較大,在處理站運行過程中,當污泥量出現(xiàn)下降趁勢,應考慮外加營養(yǎng)。
(3)泥——改善污泥的質量
出水中懸浮固體由外漂污泥組成,懸浮固體的多少與活性污泥的沉降凝聚性能效果有關,直接影響出水水質。出水中懸浮固體增多,往往是由大塊或小顆粒污泥上浮造成的。
★大塊污泥上浮
斷續(xù)見有拳頭大小的污泥上浮 引起大塊污泥上浮有兩種情況:一是反硝化污泥,其特點是上浮污泥色澤較淡 有時帶鐵銹色,形成原因是曝氣池內(nèi)反硝化程度較高,含氮化合物經(jīng)氨化作用及反硝化作用被轉化成硝酸鹽,硝酸根濃度較高,此時若污泥長期得不到更新,底部污泥因缺氧而使硝酸鹽反硝化,產(chǎn)生的氮氣呈小氣泡集結于污泥上,最終使污泥大塊上浮。改進的辦法多排泥,降低污泥濃度,還可以適當降低曝氣池的溶氧水平。上述措施可降低反硝化作用,以減少硝酸鹽的來源。二是腐化污泥,腐化污泥與反硝化污泥不同之處在于污泥色黑,并有強烈惡臭。產(chǎn)生原因為曝氣池有死角,造成積泥,長時間厭氧腐化,產(chǎn)生發(fā)臭氣體,最終使污泥上浮。解決的辦法為消除死角區(qū)積泥。檢查曝氣頭是否堵塞。
★小顆粒污泥上浮
小顆粒污泥不斷隨出水帶出,俗稱飄泥,引起飄泥的原因大致可有如下幾種:
(1)進水水質,如PH值、毒物(如鹽分過高)等突變,使污泥無法適應或中毒,造成解絮;
(2)污泥因缺乏營養(yǎng)或充氧過度造成老化;
(3)進水氨氮過低,C/N過高,使污泥膠體基質解體而解絮;
(4)池溫過高,往往超過40度;
解決辦法:查明原因,分別對待,在污泥中毒時應停止有毒廢水的進入;缺乏營養(yǎng)、污泥老化和污泥解絮須適當投加營養(yǎng),采取措施。
|